close
嗯,我覺得這本書的政治立場很鮮明,也覺得作者的部分舉例、類比不恰當,雖然讀起來不算是無力,也不致於看不下去,也讓我用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很多事情,但有部分例子、類比,呃,不好。
貫穿整本書要講的就是,人人都應該有內化的道德觀念,這個社會,或者台灣,才有可能和諧、進步。本書所指的「幸福」不單指在私領域,而是整個大環境、公領域的幸福;作者的立論是,身處公領域的個人幸福了,在私領域裡才有可能感覺幸福。

書中提到法律與道德的差異,提到家庭、學校、職場的教育及倫理,當然也提到公德心。

整個說起來,我是覺得這本書寫到最後仍然流於形式地倡導人生光明面這回事,也提到像是你幫我、我幫你、關懷別人等等理想狀態,甚至讓我有一種知足常樂的感覺。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本書的標題本來就很光明: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那我就來說一下我認為作者舉例不妥的部分好了。

P.87提到,哲學概論這門課本來開設在大學裡,這門課以前是必修課程,但是這幾年因為學生不愛上這門課,所以把這門課改成選修,醫學系是其中之一;作者認為,不能因為學生沒有興趣就取消這門課。

這個部分我同意,但是作者舉了一個我覺得不能拿來類比的例子。

作者說,如果工程科系的學生不喜歡微積分,仍然不能把這門課而取消;所以台大醫學系也不能因為學生不喜歡哲學概論而把這門課取消。

我覺得這二種情況不能拿來類比;微積分是工程類學科的基礎(在這裡我把學校的事情與畢業後的執業分開來看,因為唸醫學系並不一定能當醫生執業,唸工程類科系的學生將來也不一定要從事這個行業),就算學生再怎麼不喜歡微積分,還是得把這門課學好,否則,拿建築系來說,將來的材料力學、結構學怎麼辦?甚至是機械、電機等等工程數學怎麼辦?

但是醫學系的學生不修哲學概論並不會對將來的學習造成影響;這二者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我覺得作者的類比失當。



P.131
作者提到多元價值的問題;一個社會裡的眾人針對某個議題可能有不同意見,作者認為我們的社會應該要學習尊重各種聲音。

作者以核四的爭議來做例子;反核人士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擔心發生車諾比事件重演。雖然安全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但是作者說,這個價值並非絕對。作者舉的例子是,開車、坐飛機、登山、打球,甚至是跟誰結婚,沒有一樣是百分之百安全,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比安全更重要的價值,例如自由,例如經濟,或者如果安全這個價值能夠獲得保障,那麼,反核人仕應該好好聆聽擁核者的意見......

我要說的是,作者以安全價值來討論核四、開車、坐飛機,這是完全行不通的,大家都知道這些事情所造成的危害根本是不一樣的事情。核四如果發生意外,造成的災害不是空難、車禍可以比擬。





嗯,另外還有幾個我認為不妥當的類比、舉例,就待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翻閱了。





當然這本書也告訴我很多事情,是我不曾想得那麼深入、透徹的。

作者為了說明台灣社會仍然不是一個多元社會,提出一個具體事證來解釋,為什麼台灣不是一個多元社會。

P.125
原文如下:
台灣的人民之間會產生那麼多的對立和仇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自己的主張就是真理,和我不一樣的人就是壞蛋,對於壞蛋,採用羞辱、謾罵、攻擊,甚至於以極不人道的方式對待,都是正當的作法。把自己的同胞,只要想法不一樣,都當成敵人看待,這種人缺乏的就是自由的心靈,這種人的心態其實就是獨裁者的心態,這種心態才是自由社會真正的障礙。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知道台灣的仇恨是因為有人故意在製造族群問題、製造對立,也知道有人拿不愛台灣這種大帽子四處亂扣,但是我沒有想過,原來這全都因為大家各執己見,互不退讓,更別說去聆聽對方、容忍對方。

所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就覺得,好吧,那我要培養自己要有雅量去容忍所有的聲音,只要是有道理的,就應該好好把人家的話聽完。而不是看到王世姦就轉台,也不可以光聽到垃圾扁的聲音就把電視關掉,這是不妥的。



對公共道德這類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翻看,作者提的很多事情挺重要的。







嗯,這個月有認真,看完的書都有寫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