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呆坐了很久,不曉得該怎麼寫感想。
 
這種情緒很複雜。在中山堂坐了三個小時,看了一齣戲,笑也笑了,哭也哭了,但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覺得有點遺憾的感覺。
 
之前一直掙扎要不要訂票是因為我認為每個劇團有他們自己說故事的方式,包括場景的安排、語言、音樂等等,在訂票之前我就知道會有相當大的不同,只是衝著台北八場演出都爆滿的份上、衝著好友大力推薦的份上,所以我訂了票。
 
今天看了人間條件二───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之後,我想綠光劇團的戲未來應該對我已經失去吸引力。
 
 
 
我先介紹一下故事大綱。
 
故事是說一個女人從年輕到老的故事,包括國民軍播遷來台以後對台灣社會造成的震盪,因父親的生意而促成的婚約,然後是夫婿對她的暴力、背叛,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道義、責任,還有與子孫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台灣社會動盪不安的那個時候,這個女人的媽媽曾經帶著她與家中的佣人、長工,在溪邊撿起四具被國民兵殺害丟棄的屍體,她們為這四個男人梳洗乾淨之後將之埋葬;在那個時候做了這種事不能聲張,於是這件事成了他們之間的秘密。
 
戲一開始,這個女人就死掉了,上了天堂遇見那四個男人,然後畫面轉到子女為她辦理喪事,然後開始敍述這個女人的一生,劇中這個女人不時以旁觀者的角度出現,故事最後也是在治喪的畫面中結束。
 
 
 
坦白講,這戲開場十分鐘,我就有點想回家了。
 
政治意味太濃厚。
 
當時的國民兵素質參差不齊是事實,外省人與本省人的衝突時有所聞也是事實,二二八事件更是無法抹滅的歷史事件,但是,劇中意圖將當時的混亂、衝突的責任,全部放在外省人/國民兵的身上,我萬萬無法認同。
 
戲剛開始的那幾幕要告訴大家的是「因為國民兵來台所造成的混亂,所以台灣老百姓過著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日子」。
 
我今天不想說什麼外省人被屠村、外省人當時沒有戶籍以致於死亡人數無法統計這類的事,我只是覺得,當時社會這麼混亂,與文化的衝突有相當大的關係,戲裡不應該省略這個部分,以吳念真的功力絕對可以把這個部分處理得更好,但是以一個佣人嫁給一個外省人來處理當時的族群相處問題,我覺得太輕了。
 
對這部戲的評價不高也許是因為我覺得很多部分處理得太粗糙吧。
 
像是外省人的口音。劇中有一位外省人娶了本省籍佣人,他的口音聽起來明明就是很刻意、不自然的樣子;也許這部戲要強調的、要說明的事情不在文化衝突上頭,但是這種態度與楊淇在女兒紅裡,把山東話說得就像是她的母語自然般的表現(也是女兒紅全體演員的表現),差太多、太多了。
 
像是場景。劇中的場景始終在那棟可以列為古蹟的老房子裡,偶有因時空的變換而降下的布幕,但是那些布幕實在做得太粗糙,我所謂粗糙是,沒有空間感。雖然老房子是真的在舞台上被搭建起來的,人還能在二樓活動,看得出來是有用心,可是其它的場景、布幕,實在是令人搖頭。
 
像是音樂。我覺得音樂選得很好,總是讓人能在導演要觀眾感動的時候迅速進入狀況。但是由於演員身上都放了麥克風(或者根本是對嘴?),所以聽不出來人物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部分。當人物漸漸走遠,或由遠處走進來,那種漸大或漸小的腳步聲,我認為還是相當重要的,這可以讓觀眾宛如置身於戲中;有玩音響的人都知道空間感的重要性,聽大型交響樂團的演出時,音響能夠表現出管樂部、絃樂部等各部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事,因為那能讓聽的人閉上眼睛以為自己就在音樂會的會場。
 
我為什麼會覺得演員們對嘴是因為黃韻玲有好幾幕演奏鋼琴的戲,當舞台燈光漸熄、要轉換到下一幕的中間是由琴聲過場,但琴聲在繼續,可是卻看到舞台上的黃韻玲在黑暗中走向後台。
 
最後一幕是由女人的孫子彈奏鋼琴來表達對祖母的思念,台上的演員背對著觀眾,在鋼琴前面賣力的彈奏著,但是很明顯他手臂的律動與旋律有落差,我覺得這很不敬業。
 
 
 
不知道是不是我對舞台劇的要求太高了。
 
在第一次看舞台劇之前,我會質疑這些舞台劇的門票售價、我會質疑舞台劇的品質;但這些質疑全都是因為我沒有接觸過。看過女兒紅以後,當我看到台上的演員硬是把山東話、客家話說得就像是自己的母語般自然的時候,當我看到場景一幕幕就像是真實的空間,當我被萬芳、楊淇感動得泣不成聲的時候,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可是這次看人間條件二───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我卻把先前對舞台劇的質疑全部翻出來,又質疑了一次。
 
這個故事的確感人,可是卻不像女兒紅那樣直接打中觀眾的淚點;這齣戲也很有笑點,但是卻不像女兒紅那樣高竿,讓觀眾在爆出笑聲的同時落下眼淚。
 
 
 
所以我說我發呆了很久不曉得怎麼寫感想,因為也許我還不夠瞭解舞台劇,也許我不曾真正體會吳念真,也許我看戲的角度太主觀,也許這齣戲真正要講的事情我沒看懂,也或許,是我的求太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